文:Kassidy|图:Mira’s Garden
90后 驻韩国港人 YouTuber 周赚过万港币旅居于首尔的Mira,两年前开始营运自己的 YouTube Channel,一开始是以韩国生活作主题,后来再发展到其他地区的旅游 Vlog,作为90后韩国YouTuber,主要影片种类仍然围绕韩国,而且最卖座的影片更是 Mira 自家染髮和关于 K-pop 明星的影片。Mira 也曾经在影片提到,在一年前开始已经有能力每周赚到 US$2,500(近两万元港币),比起同龄女生跑出不少!
Mira 一开始是在香港自学韩语三个月,再飞到韩国唸当地大学语学堂,现在已经说得一口流利的韩语,甚至常被误认为韩妹。由2016年6月开始当起全职YouTuber。「可以边做自己喜欢的事,边赚钱,有多好啊!」将兴趣变成赚钱工具,而且还可以边去旅行边赚钱,绝对是不少女生的梦想。
由定居韩国没多久,Mira 就开始拍片讲述韩国生活趣事。由点样认识韩国 oppa,到「为何不和韩国男生交往的理由」,而且还有不少讲述韩国人不为人知一面的影片,因此受到不少人追捧,更将支持的粉丝改名为「小蜜蜂」。
当全职 YouTuber 后,Mira 会在每晚的 10 点钟準时上载影片,因此虏获了不少订阅者,每天都能在指定时间观看一段5-8分钟的影片,介绍韩国的生活。这个也是她比起其他 YouTubers 增长得更快的关键,愈多的影片令订阅者更亲切,像是每天都有这个「朋友」在身边分享生活。
初期 Mira 的影片都有加上韩文字幕,而且有时会提及韩国人不知道的香港事,令 YouTube Channel 更多元化,也同时吸纳了一班韩国在地的订阅者,即使是讲中文的影片,他们都可以透过字幕了解影片的内容,有助她更快获得超高人气。而最近的影片已经有粉丝帮忙打字幕,令她接触到更多世界各地的粉丝。
自去年开始,韩国观光公社就找来 Mira 当米芝莲餐厅/韩国美食的代言人,拍了为数不少的韩国餐厅介绍影片,由酱油蟹拍到韩牛,每条影片都由 Mira 亲身去食、去影,每条都有10万次以上的观看次数,年纪轻轻就能与观光公社合作,认真厉害。
Mira 入行之前已经遇过不少有趣故事,倒不如以快问快答形式,了解一下这位有 370K 订阅者的 YouTuber!
以前工作的时候,经常接触到韩国客人,觉得跟中、英文发音相似,应该不太难,所以就开始自学韩语。但学韩语没有太大目的,纯粹是兴趣,也没想过要利用韩语做甚幺。
一般人的韩语无法好好进步,都是因为没有浸淫在一个韩语的世界。如果想学好韩语,可以多认识韩国人,听更多韩语歌,看多点韩国的电视、电影,接触的韩语多了,能力也自然会提升。
自从在西江大学语学堂唸完书后,一直都很想念韩国的生活,所以在回港一年后,又再次到韩国生活。
因为暂时我在香港,我会说是「天气」,因为香港太潮湿,韩国即使是乾燥也是很清爽。而且我很喜欢雪,在韩国可以滑雪。
其实是没原因。那时候很心急开个 channel,想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,所以就想到「Garden」。之前也有想过「Mira’s World」、「Mira’s Secret」等,终于仓卒地用了「Mira’s Garden」,之后也有后悔过用这个名字,特别是有「 ‘ 」会比较难找到,其他人都是用名字+姓氏。但既然用了这幺久,就不改了。
短期内没有这个打算,但毕竟我是香港人,我的家人也在香港,很大机会都会回到香港。就算有点老套都要说句,「嫁鸡随鸡、嫁狗随狗」,如果我的老公是澳洲人,我可能也会嫁去澳洲。
我其实很喜欢自己影片的内容,我觉得这个心态很重要,因为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话,别人如何喜欢你呢? 唯一觉得有点可惜的是剪接的技术还没达到我心目中喜欢的效果,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像综艺节目的呈现方式,例如加入大量效果,让影片更有趣味。可是这样做相对地会花很多时间,一天只有24小时,我身边也没有帮助我的工作团队,所以只好放弃心目中的「完美」,用内容来填补这个我觉得不足的一块。
目前依然旅居在韩国。但无论香港、台湾、日本也有很多工作的机会,应该会很多时间在这三地来来回回吧!然后希望有更多时间去游历体验不同的国家,跟我的观众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。
YouTuber 也只是万种工作里的其中一种,每种工作都有好与坏,而凡事都试一下,才能知道自己喜欢与否或适合与否。 总之想做就去做,动手做了一下,总比在脑子里做一百下来得有用!
90后YouTuber – Mira
YouTube Channel: Mira’s Garden
相关阅读:屯门→挪威|80后港女踏竹单车出走 踩足2万公里浪游世界相关阅读:80后 阿翔 单车长征追梦! 香港踩到南非:旅行就是我的幸福